3年來,湖南自貿試驗區緊扣“一產業一園區一走廊”戰略定位,銳意進取、勇于突破,深入開展差別化探索,形成湖南特色制度創新成果84項,新設企業3.4萬多家,外貿進出口、實際利用外資今年分別占到全省總額的近三成,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接下來,湖南自貿試驗區將大力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做好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文章,做好優勢產業國際化開放發展文章,做好區域協同聯動創新發展文章,不斷提升創新發展能級,為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加快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建設貢獻自貿力量。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來湘考察、為湖南擘畫“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的三周年,也是湖南自貿試驗區獲批建設三周年。
3年來,湖南自貿試驗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緊扣“一產業一園區一走廊”戰略定位,銳意進取、勇于突破,深入開展差別化探索,形成湖南特色創新成果84項,新設企業3.4萬多家,外貿進出口、實際利用外資今年分別占到全省總額的近三成,向黨中央交出了一份較為圓滿的答卷。
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建設成效:
一是形成了一批制度創新成果。
3年來,湖南自貿試驗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圍繞政府職能轉變、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打造國際投資貿易走廊等7大重點領域,深入實施了119項改革試點任務,形成了兩批共計84項特色制度創新成果。
其中,“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市場化升級”“國際郵件、國際快件和跨境電商業務集約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等7項制度創新成果被國務院及有關部委在全國復制推廣和推介,“內河進口轉關運費不計入完稅價格”“綜保區優化進出區管理”“煙花爆竹出口智能化全流程監管”等5項創新舉措在海關總署備案,26項制度創新成果入選2022年和2023年《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報告》。商務部研究院評價湖南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質量步入全國自貿試驗區第一方陣。
二是培育了一批特色優勢產業。
湖南自貿試驗區堅持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雙輪驅動,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培育壯大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長沙片區加快打造全球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三一重工、中聯重科、鐵建重工、山河智能等全球工程機械50強企業,2022年海外營收分別同比增長47.19%、72.6%、512.04%、68%。
長沙片區培育形成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企業21家、省級“5G+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6家。三一重工18號工廠、博世長沙工廠入選全球“燈塔工廠”。臨空產業、現代種業、國際會展等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岳陽片區加快構建現代臨港產業體系,引進新金寶、卂龍、鑫源鏈、易親電子、海銘德、紫光半導體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中創空天、攀華等新材料產業規模快速擴大,整車、糧食、橡膠等大宗進口貿易快速發展。郴州片區建設有色金屬創新發展示范區,2022年獲評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今年引進實體投資項目8個、礦貿及總部經濟項目10個。
自貿試驗區開放引領作用加快彰顯,截至今年7月,湖南自貿試驗區累計引進重大項目327個,總投資5138.61億元;實現進出口5291.71億元,占到全省總額的28.73%;實際利用外資7.53億美元,今年1-7月實際利用外資占到全省總量的28.71%。
三是建設了一批開放發展平臺。
對非經貿合作平臺持續完善,全力打造中非經貿博覽會、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三個國家級平臺,加快建設中非經貿合作促進創新示范園、來華留學生創業港、中非標準合作創新中心、中非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等公共服務平臺,2021年、2022年全省對非進出口分別同比增長38.52%、42.8%。
國際化服務平臺體系不斷健全,建設了外國人來華工作一站式服務中心、國際金融港、人才港、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國際商事商務集聚區等系列國際服務平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國際物流樞紐平臺加快建設,中歐班列(長沙)2022年發運1020列,開行量位列全國第三,中歐班列南方集結中心初現雛形。長沙航空口岸加快打造中西部地區面向RCEP和非洲國家的航空樞紐門戶,先后開通國際貨運航線17條,恢復國際客運航線16條。岳陽城陵磯口岸恢復到香港直航運營,并開通到俄羅斯海參崴江海直航,與武漢陽邏港、九江港聯合打造“組合港”,2022年集裝箱吞吐量邁上100萬標箱臺階。
四是探索了一批創新合作經驗。
省部共建加快推進,先后與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生態環境部等國家部委簽訂部省合作協議。組建兩輪駐京工作專班,深入對接國家有關部委,協商突破重點難點改革創新事項。邀請國家商務部、國務院參事室等多次來湘調研指導自貿試驗區建設。
省內聯動全面展開,全省上下群策群力,省級和長沙、岳陽、郴州出臺80余項政策支持自貿試驗區建設。三個片區在制度創新、招商引資等方面加強協同合作。首批設立24個自貿協同聯動區。持續推進與長株潭自創區等省內開放平臺協同發展。省際合作態勢良好,加強中西部及長江經濟帶自貿試驗區交流合作,共同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建設。持續深化湘瓊自貿區港合作,共同建設湘瓊先進制造業共建產業園,積極打造湖南先進制造業進軍國際市場的“橋頭堡”。
最近,省委召開十二屆四次全會強調,要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走現代產業、科技創新、改革開放協同驅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在深入總結評估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以自貿試驗區帶動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建設。要大力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做好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文章,做好優勢產業國際化開放發展文章,做好區域協同聯動創新發展文章,不斷提升創新發展能級,為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加快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建設貢獻自貿力量!
湖南自貿試驗區作為全國21個自貿試驗區中唯一將中非經貿合作作為戰略定位的自貿試驗區,請問在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和成效?
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省自貿辦主任沈裕謀:
3年來,湖南自貿試驗區緊扣國家賦予的戰略定位以及中非“八大行動”“九項工程”的安排部署,加快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努力實現標準、平臺、產貿、金融、通道等“五個先行”。
一是標準先行。
與多個非洲標準化組織成員國加強合作,打造全國首家中非標準合作創新中心,為中國出口非洲產品提供“認證、檢測、快速通關”一站式服務,目前已經簽約引進肯尼亞、南非、津巴布韋等國標準化機構,集聚國內外標準機構及配套企業70余家。同時將湖南裝備制造、雜交水稻等優勢領域的技術標準推廣到非洲國家,推進中國標準“走出去”。
二是平臺先行。
依托中非經貿博覽會,建成中非經貿合作促進創新示范園、中非經貿博覽會常設展館、來華留學生創業港、中非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中非經貿合作研究促進會等一系列對非經貿合作公共服務平臺,加快推進馬達加斯加農業園、科特迪瓦橡膠園、尼日利亞工業園等境外特色園區建設。
三是產貿先行。
擴大坦桑尼亞野生水產品、岡比亞腰果等8項非洲產品準入。形成咖啡、堅果、干辣椒等10條非洲非資源性產品進出口產業鏈。完成對非洲4個國家12單易貨貿易,建設新型易貨貿易交易平臺。2022年,湖南對非進出口同比增長42.8%,今年1-7月同比增長18%。湖南在非設立企業152家,中方合同投資額12.5億美元。
四是金融先行。
加快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建設,深化與南非標準銀行、埃及MISR銀行等非洲銀行機構同業合作。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開通肯尼亞先令、尼日利亞奈拉、博茨瓦納普拉、加納塞地、贊比亞克瓦查、南非蘭特等6個國家貨幣對公即期結售匯及人民幣跨境購售交易。
五是通道先行。
重點打造湘粵非鐵海聯運通道,2022年發運242列,今年1-7月發運295列,同比增長136%。開行長沙至肯尼亞客運航線、至埃塞俄比亞貨運航線,打造中西部地區面向非洲國家的航空樞紐門戶。加強岳陽城陵磯港與非洲重點港口的對接合作,打通岳陽-上海-非洲的接力航線。在南非等國加快布局建設海外倉,加強非洲端物流集散分撥。
當前,長沙正在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長沙片區作為改革開放的橋頭堡,將如何服務和融入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
長沙市委常委、長沙片區黨工委書記邱繼興:
長沙片區是長沙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一城一區三基地”布局的重要組成板塊,將進一步釋放開放平臺功能,加快制度集成創新,實現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融合發展,重點做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用開放性研發平臺為科技創新提好級。
按照“5+2”的發展格局,攜手長沙經開區、臨空、會展、雨花、芙蓉5個區塊,種好湘瓊合作共建產業園、高鐵新城片區2塊“試驗田”,重點推進“四點一面”建設,即建設以長沙經開區為載體的先進制造業研發中心、以黃花綜保區為核心的保稅研發中心、以瀏陽河為紐帶的國際研發總部中心、以中非為主題的涉外研發總部中心,為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賦能增效。
二是用集成式制度創新為科技創新賦好能。
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以制度創新賦能科技創新,加快推進工程機械再制造及維修設備出口、新型易貨貿易、對非標準合作、來華留學生創業創新4個集成式制度創新,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實現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融合發展。
三是用國際化營商環境為科技創新增好效。
加快建設商事商務集聚區、國際法律法務服務區,提質升級長沙片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營造更加貼心的投資興業環境。建好對非、植物提取物產品技術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探索開展QFLP試點、AEO高級認證,營造更加便利的投資貿易環境。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包容審慎監管機制,營造更加寬松的干事創業環境。
人民網記者:
岳陽在對接長江經濟帶和發展內陸臨港經濟方面有哪些創新舉措?
岳陽市政府副市長魏淑萍:
自貿試驗區落子岳陽,為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提供了新的載體和平臺。三年來,我們守好主陣地、用好主抓手,全力化優勢為勝勢,加快建設內陸臨港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
一是推進集成性港口創新。
“水”和“港”是岳陽片區最好的資源,也是最大的特色。近年來,我們充分發揮自貿區制度創新優勢,先后推出了42項惠及內河港口的制度成果,其中4項獲批國家級試點或典型經驗推廣,為企業直接降本增效超過1億元。高含金量制度創新,為內河口岸經濟騰飛插上了“翅膀”。
二是推進地標性產業培育。
產業是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頭戲”。我們聚焦內陸臨港經濟示范區建設,堅持招大引強、扶優培強、聚新育強,打造了10個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項目,培育年納稅100萬元以上企業173家,規劃建設了占地5000畝的新型儲能材料產業園、華中地區最大的半導體產業園、湘北最大的數字經濟總部,正在形成一個千億級的新材料產業,兩個五百億級的電子信息和現代物流產業集群。
三是推進支柱性外貿發展。
岳陽片區是我市外向型經濟的主戰場,我們積極用好區內進口口岸,做大做強岳陽觀盛、岳陽自貿投、岳陽邦盛等8大國企平臺,努力打造全省外向型經濟第二支柱,2021年、2022年進出口總額連續跨越500億元、600億元臺階,2021年岳陽綜合保稅區成為全省首個進入“中西部地區和東北三省”A類的綜保區。
四是推進樞紐性大港建設。
省委、省政府提出將城陵磯港建設成為百萬標箱大港后,我們主動對標對表,加快現代化港口群和多式聯運物流體系建設,向西新增至川渝、宜昌航線,向南融入中部國內國際雙循環大通道,向東新開通海參崴國際直航航線、恢復港澳直航,向北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回流,城陵磯港具有了連南接北、橫貫東西、通達全球的能力,2022年成功躋身全球內河百萬標箱樞紐大港行列。
郴州有著“有色金屬之鄉”的美譽,請問自貿試驗區將如何把郴州的資源優勢轉化成為發展勝勢?
郴州市政府副市長楊平:
郴州是世界著名的有色金屬之鄉,不僅礦藏豐富,而且有色金屬產業年產值過千億元,占全省有色產業30%以上。為進一步把郴州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郴州片區將著重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制度創新引領產業發展。
持續深化開放型制度創新,加快構建與粵港澳大灣區規則對接、標準互認、要素便捷流通、營商環境同質的制度體系,不斷提升郴州有色金屬產業外向度,延長有色金屬全產業鏈條;穩步推進金融制度創新,通過“銀投聯貸”“園區首貸擔”“信易貸”等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破解有色金屬企業融資難題;加快自貿聯動創新,推動片區有色產業與永興稀貴金屬循環產業、桂陽金屬冶煉及新材料產業形成政策聯動、分工協作、優勢疊加的產業集聚發展格局。
二是以科技創新助推產業發展。
充分利用郴州自貿片區、郴州高新技術開發區、郴州綜合保稅區三區疊加優勢,通過保稅研發、進口科研檢測設備保稅開放共享等特色創新業務,推動相關企業以及中南大學等院校在片區共建有色金屬新材料研究院,搭建公共實驗室、檢驗檢測平臺、技術交易市場、學術交流中心,構建中試孵化、成果轉化、科技金融等功能集聚發展的科技創新生態圈,有效助推有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以高效物流保障產業發展。
基于有色金屬原材料等大宗商品進出口及貿易集散的需要,加快郴州片區鐵路物流中心、保稅倉、交易交割倉、金融監管倉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湘粵非”鐵海聯運機制推動郴州陸港與深圳、廣州等沿海城市港口建立“組合港”,打造集智能監管、金融結算、貿易集散于一體的高效物流通道,為有色金屬產業發展提供保障。
湖南日報記者:
長沙工程機械產業基礎雄厚,被譽為“工程機械之都”,請問長沙片區立足產業優勢開展了哪些制度創新?
長沙市委常委、長沙片區黨工委書記邱繼興:
長沙片區牢記“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使命任務,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18項制度創新成果入選全省首批改革試點經驗和改革創新典型案例、占全省82%。特別是圍繞打造全球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立足產業鏈、供應鏈、要素鏈、政策鏈,開展了一系列集成式制度創新。
生產端方面,打造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市場化升級新模式。
通過政府、企業、專業機構三方聯動,針對制造業企業“不敢轉、不會轉、資源少、管理難”的痛點難點,將“合同約定、模塊示范、多方合作、客觀標準”等方法集成運用到傳統技改類項目中,有效推動工程機械企業的轉型升級,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該模式入選國務院發布的全國自貿試驗區第七批改革試點經驗。
研發端方面,打造知識產權數字化“前置保護”新模式。
通過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知識產權全流程存證模式,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暫未注冊成為知識產權的電子數據進行登記存證,提高電子數據效力加強司法驗證,對接國際標準探索全球認證,完善了知識產權體系中商業秘密的保護方式。該模式入選商務部研究院《中國自貿試驗區發展報告(2022年)》。
出口端方面,探索工程機械再制造設備出口。
聚焦行業面臨的二手設備暫無行業稅目、評估定價資質缺失、再制造標準體系缺乏、個人所得稅征繳難四個行業堵點問題,率先全國開展集中試單、制定發布8項團體標準、出臺專項扶持政策、打造線上平臺+線下交易中心、推進再制造基地建設,初步探索了法務機司法處置定向詢價機制,已出口近18億元設備至東南亞、非洲等地區的20個國家。
湖南衛視記者:
岳陽片區內開放平臺富集,請問岳陽在統籌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和口岸平臺方面做了哪些主要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一是推動管理融合。
推進新港區、自貿片區和岳陽綜保區“三區”融合,建立“大黨工委”管理機制,增強黨對自貿區工作的全面領導。2022年岳陽片區“一核三鏈”自貿黨建創新品牌入選全國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優秀案例、全省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典型案例。
二是推動政策融通。
統籌各大平臺政策資源,實現優惠政策疊加、優勢資源互補,進一步增強產業吸附力和競爭力,有效提升口岸平臺效能。比如“藥食同源商品進口通關便利化新舉措”,帶動了口岸大宗貿易的增長,促進了岳陽中部地區進口調味品集散中心建設,可以說是一個創新培育了一個產業。
三是推動產業融入
圍繞內陸臨港經濟示范區建設,著力推動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等臨港產業共生共榮,先后組建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聯盟,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近年來,岳陽片區GDP、稅收等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長保持在兩位數以上。
四是推動資本融匯。
充分匯集各類資本,以投行思維運營園區,打造了百億級的產業發展基金體系,先后開展紫光集團重組、正虹科技改制、小米激光打印機投資、中創空天入股等資本運作,布局新產業新賽道,為臨港產業架起了“四梁八柱”。
紅網記者:
營商環境是地方發展的“金飯碗”,請問郴州片區在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有什么創新舉措?
楊平:
郴州是湖南的“南大門”,三年來,郴州片區緊跟國家戰略,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政務環境、開放環境、法治環境均得到有效提升,推動湘粵港澳區域經濟合作示范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不斷塑造規范便利的政務環境。
發布“一件事一次辦”事項37項和極簡審批事項39項,“窗口無否決權”服務機制被湖南省政務服務中心作為典型事例展示;與5省16市實現438項高頻事項“跨省通辦”,讓在“他鄉”的群眾享受到“家鄉”的服務;首創“企業服務專員+重點項目服務專員”兩員服務機制,服務企業發展,推動項目落地。“三一重能”項目10天簽約,100天過渡廠房第一臺機組下線,177天新廠房竣工投產,刷新了郴州自貿速度。
二是不斷營造高效包容的開放環境。
全面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以自貿思維、融灣思路升級招商策略,近三年新引進重大項目70%以上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簽訂《湖南(郴州)粵港澳大灣區家政服務人才就業合作框架協議》《澳門與湖南郴州兩地消費維權合作協議》等,強化湘粵港澳直通,推動四地就業、消費等場景零障礙、零落差。強化人才交流,搭建了新材料等4個產業技術創新中心,柔性引進8個高端人才團隊;與深圳人才集團合作成立郴州人才集團,為片區企業招引優秀人才5000余人。
三是不斷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制度,設立自貿區法庭、知識產權審判庭、國際商事巡回審判庭;率先推行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出臺11個領域230項“首違輕微違法違規免罰清單”,推動行政執法向柔性監管、信用監管、服務與監管并重轉變,讓企業家安心、放心,已吸引科力遠、格瑞普等知名企業總部遷入郴州片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請問湖南將如何做好頂層設計,科學謀劃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助力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建設?
湖南自貿試驗區是全國21個自貿試驗區中一支充滿朝氣的生力軍。通過3年探索實踐,制度創新初現成效、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對外開放持續深化。
下一步,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決議要求,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大力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助力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建設。重點實現6個提升。
一是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提升制度創新層級。
加強對RCEP、CPTPP、DEPA、CAI等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的研究和對接,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用好制度集成創新這把“萬能鑰匙”,圍繞三大戰略定位開展系統集成創新,力爭在新型易貨貿易、二手工程機械出口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更多引領性、標志性制度創新成果。
二是加快特色產業發展,提升高質量發展動能。
進一步壯大高端裝備制造、有色金屬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優勢產業,積極培育臨空產業、保稅經濟、數字經濟、醫療器械等新增長點。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支持長沙打造國際研發中心城市,加快建設一批產業創新發展平臺,集聚一批高端要素資源,形成一批可視化創新發展成果。
三是加快外貿外資高質量發展,提升對外開放支撐能力。
培育壯大外貿實體企業和外貿龍頭企業。加快發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保稅維修等新業態。加快內外貿一體化試點改革。加大外資企業招商、服務和政策支持力度,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實現利用外資跨越增長。
四是聚焦三化一流目標,提升營商環境質量。
參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強化營商環境監測和治理。提升外國人來華工作一站式服務中心、中非標準合作創新中心等國際化服務平臺功能。實施更加開放便利的國際人才政策,廣聚天下英才助力湖南開放發展。
五是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提升服務國家戰略能力。
支持長沙打造“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建設中西部地區面向RCEP及非洲國家航空樞紐,打造中歐班列南方集結中心。支持郴州加快發展湘粵港澳直通快運。支持岳陽打造長江中游綜合性航運物流中心。
六是強化區域協同發展,提升輻射帶動作用。
建好全省首批24個協同聯動區。發揮中西部自貿試驗區聯盟作用,促進西部陸海新通道以及中歐班列發展。深化湘瓊自貿區港合作,加快建設湘瓊先進制造業共建產業園,打造湖南先進制造業進軍海外市場的“橋頭堡”。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