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是應對數字經濟時代的必然之舉,但也是中小企業發展難點所在。中小企業缺技術、缺錢、缺人,容易陷入“單打獨斗”困境,要予以重視。
中小企業應是數字化轉型的主體。中小企業是許多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載體,中小企業智能化程度代表著一國工業經濟的發展潛能。比如,德國有一大批“隱形冠軍”企業,強調中小企業是“工業4.0”的主要實施者;美國要求智能制造應連接中小企業,并創建生態系統幫助中小企業應對挑戰。
在我國,中小企業是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中小企業成功實現數字化轉型,關乎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全局。
智能制造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路徑。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業技術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是貫穿設計、生產、服務等全流程的先進生產方式,能提高效率、效益和質量,是中小企業提升內生動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尤為重要的是,智能制造注重全產業鏈同步發展,只有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數據共享,打通產業鏈供應鏈的“信息孤島”,才能真正構建起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發展新生態。
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一直面臨沒錢、沒人、沒技術、沒效果等困境,導致“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中小企業的一大特征就是小,而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的資金和技術投入有一定要求,中小企業在這些方面沒有大企業實力雄厚,也沒有數字化轉型的相關人才。尤其是在生存面臨較大挑戰的情況下,一些中小企業更難有資源和精力投入數字化轉型。不少中小企業認為雖然數字化改造能降本增效,但前期投入太多,兩相抵消差不了太多,忽視了智能制造的中長期優勢。
想轉型的中小企業也面臨著“單打獨斗”的困境。隨著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我國數字化轉型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擴展。在這一進程中,大型企業憑借資金、人才、技術資源等數字化轉型的先發優勢,超過半數步入了深度應用階段。但大企業的數字化路徑并不一定適合中小企業。市場調研顯示,中小企業多以自身生產技術的進步為目標獨自開展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缺乏與工業互聯網平臺、上下游企業的聯系,其數據體系往往不能在產業鏈中流通,變成了“信息孤島”。
聚合力量,變“單打”為“團體賽”,是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不會轉”是因為轉型能力不夠,那就要搭建數字化轉型公共平臺,降低中小企業的轉型門檻。“不能轉”是因為轉型成本偏高,需要探索普惠型云服務政策,推廣一批“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能用出效益”的優質數字化服務產品,讓中小企業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提升數字化水平。“不敢轉”是因為轉型陣痛期太長,有待發揮龍頭企業和平臺企業的力量,構建起良好生態,放大企業協同發展的效應,以大帶小,最終打造出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共生共享、互補互利的合作模式。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黃鑫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